找到相关内容1008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济群法师答:佛法所说的自性是什么?

    济群法师答:佛法所说的自性,有时是从世俗角度来说,这是佛法所要否定的。佛法认为,宇宙万有都是缘起的,是无自性空的。这个无自性所否定的,正是有为法建立的自性,这种自性绝对是没有的。《心经》处处强调不、无、空,空的都是这种自性见。 但佛法有时也建立自性,这是从圣义谛的角度来说,和《心经》否定的自性是不同概念。这种自性代指佛性或空性,是作为正面概念出现的。如《六祖坛经》所说:“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07571786836.html
  • 因明与佛法

    有人认为:“因明等形式逻辑其作用只能判别世俗范围的事物,不能论证中观深义,如椤伽等经对五支论法有所批评,唯识家也有‘真如无同喻’的说法,也说是说若不能依于即空缘起论理法,不能算作是论究竟真理,也起不到破邪显正作用。”这种观点是否正确?  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。  一、世俗和胜义谛是相对的存在,一方若不存在,另一方也将不存在,如瓶与瓶的法性,若无瓶,瓶的法性何在?“中观深义”、“真如”指的就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4138543.html
  • 论佛教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

    rdquo;,一面却认为世俗中还是有自性。实际上,上述唯识的依他起自性和自续的世俗自性,都已不是实体的含义,都已不是“实体自性”了,而是笔者称之为“特性自性&...,五根构成了人身,五境构成了物质世界。那么,基本物质的实在性是如何判别的呢?有部是以二来判别事物的实在性。二就是世俗和胜义谛。某一事物如果属胜义谛(或称胜义有),就是具有实体、具有实在性的真实...

    林国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641379.html
  • 从“空义”谈中观与唯识

    有关,以及跟经论的结集有关。   中观谈空与二   中观说:世俗假名有,胜义毕竟空。以世俗来说,一切都是假名有的,都是因缘和合的,离开因缘则它当下不存在。   中观谈空或者唯识谈空、如来藏谈空,一样都把握二来讲就好了。二简单的说就是俗和真谛,或者说世俗和胜义谛;世俗还分“正确世俗”和“颠倒世俗”,这怎麽分呢?   比如说,用一个透明的杯子倒半杯水,放进一支筷子;那麽任何人来看这支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941921.html
  • 从『空义』谈中观与唯识

    宗各派在辩谁了义谁不了义、谁方便谁究竟,这也都是知见上对『理』的悟入不同,彼此领会的『理』不同所表达出来的就不一样,这跟修行有关,以及跟经论的结集有关。  §中观谈空与二  中观说:世俗假名有,胜义毕竟空。以世俗来说,一切都是假名有的,都是因缘和合的,离开因缘则它当下不存在。  中观谈空或者唯识谈空、如来藏谈空,一样都把握二来讲就好了。二简单的说就是俗和真谛,或者说世俗和胜义谛;世俗还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4243083.html
  • 对“诸识皆属虚妄”与“现量是正确认识”两个看似矛盾说法的抉择

    至关重要的。从不“证实”去定义“虚妄分别”,那就意味着这是从胜义谛讨论问题,即讨论的仅是能否认识真如;因此,不能认为在世俗中,诸识也必定属“虚妄分别”,必定不能正确地认识世间法。事实将是最好的回答。例如,人们能分辨青、黄、红等颜色,只有少数色盲不能分辨;人们吃食物但不会吃石头;人们要游泳会跳进大海但不会跳进火海。因此,不但不起执的五识能进行世俗意义的正确认识,就是能起执的第六意识,也能进行世俗意义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949697.html
  • 大航法师:自力与他力的融合

    佛法应化世间,不是一味的直接讲“了义谛、第一义”,它也讲到“世界悉檀、各各为人悉檀、对治悉檀”,此三悉檀姑且称之为“世俗”,若第一义是言语道断,则种种教法,乃至一切语言的教法皆当视为方便施设,佛法流传皆是靠此应于世俗方便施设的教化而成就的。   现今许多人皆以《阿含》为最根本的教理,然其教法也认定“必须仰仗善...

    大航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5058232.html
  • 从“空义”谈中观与唯识

    究竟,这也都是知见上对“理”的悟入不同,彼此领会的“理”不同所表达出来的就不一样,这跟修行有关,以及跟经论的结集有关。   § 中观谈空与二   中观说:世俗假名有,胜义毕竟空。以世俗来说,一切都是假名有的,都是因缘和合的,离开因缘则它当下不存在。   中观谈空或者唯识谈空、如来藏谈空,一样都把握二来讲就好了。二简单的说就是俗和真谛,或者说世俗和胜义谛;世俗还分“正确世俗”和“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唯识|中观|空义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8120925344.html
  • 从‘空义’谈中观与唯识

    宗各派在辩谁了义谁不了义、谁方便谁究竟,这也都是知见上对‘理’的悟入不同,彼此领会的‘理’不同所表达出来的就不一样,这跟修行有关,以及跟经论的结集有关。  §中观谈空与二  中观说:世俗假名有,胜义毕竟空。以世俗来说,一切都是假名有的,都是因缘和合的,离开因缘则它当下不存在。  中观谈空或者唯识谈空、如来藏谈空,一样都把握二来讲就好了。二简单的说就是俗和真谛,或者说世俗和胜义谛;世俗还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5640092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所述“大空”与“无始空”之研究(1)

    方面在“世俗”上肯定空间的缘起相对实在性,而在“第一义”上,直指空间的无自性。 有关“大空”的论证,除了《智论》本身的资料而外,《中论》的更有重要的发挥。《中论》透过“相可相法”有关认识形式...常,是无为法,非因缘 生法,非作法,微细法? 答曰:是“方”法,声闻论义中无。摩诃衍法中,以世俗 故有,第一义中,一切法不可得,何况“方”?如五众和合 ...

    游祥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445696.html